與孩子多交流,緩解叛逆
又是一夜未歸,不曉得又走哪兒去了。”清明假期,初三的廖小林因偷偷抽煙被父親發現,后離家出走一夜未歸。
外婆說,孩子三天兩頭和父母吵架,每次雙方發生矛盾后,孩子就離家出走。有時,父子倆大吵一架后,孩子甚至還會做出自虐的行為。
外婆回憶,去年10月,小林上語文課時,公然與老師作對,氣得老師打電話告狀。父親老廖知道后,回家將小林批評了一頓。于是,小林爬到高樓樓頂,獨自站在護欄上,搖搖欲墜。
這一幕嚇壞外公外婆,老人趕緊連哄帶拖將小林帶走。但臨走時,小林趁大人不注意,抓了一把小石子吞進肚里。當天下午兩點,小林捂著肚子喊疼,家人這才發現情況不妙。
“除了吃飯就是打游戲,還抽煙喝酒。真不知道怎么會變成這樣!”小林的父親是中學教師,小時候小林一直都很優秀。可到了初中,小林就慢慢變了,變得癡迷電腦游戲,為了玩兒游戲撒謊、偷錢。不僅如此,還在初二下學期學會了抽煙。
為了阻止小林癡迷游戲,夫妻倆嘗試了各種辦法。不但沒奏效,反而讓兒子和他們交惡,多次吵架甚至還離家出走。如今,小林根本不和父母說話,吃飯、睡覺都在外公外婆家。
案例分析
家庭環境影響孩子成長。“和諧的婚姻家庭環境,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。”教育專家表示,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轉變,他們的每一次改變,背后必定有家庭因素的影子。
案例中的小林則說,母親的嘮叨和父親的打罵,讓他覺得自己是父母用來發氣的工具。自殘行為則是小林和陽江想用行為告訴家長,“我都自殘了,都這樣做了,你們還能要求我怎樣?!”
專家建議,教育孩子,最重要的就是交流、溝通和理解。解決孩子叛逆問題的關鍵在于父母教養觀念的轉變。家長應學會安靜地聽孩子說話,孩子們最委屈的就是父母根本沒有專心聽他說什么,或者根本不在意他說的是什么,只想告訴他,應該怎么去做。
家長要學會耐住性子聽他把話說完,不要急于下判斷,信任他有處理和判斷問題的能力,這對極度敏感的青少年來說,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。
- 上一篇:叛逆期對青少年的影響和
- 下一篇:解決叛逆期產生的矛盾